战斗在方舱医院里的“产院姑娘们”
2022-05-02 浏览量:2110

2022年3月19日,深夜十一点,长春市妇幼保健院(长春市妇产医院)再次接到上级指示,要求立即组成十一人抗疫小队前往方舱医院支援。凌晨十二点三十分,11人护理骨干队伍火速在医院集结。


1.jpg


冲锋防疫第一线,使命担当扛在肩


2.jpg


3.jpg


4.jpg


5.jpg


队长于婷婷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这支临时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她曾支援武汉、吉林、中医院,有这着丰富的疫情防控相关经验。这次的任务与武汉不同,所支援的通源方舱医院是一所还没有完全建成的医院。刚刚到达驻地,她就召开紧急会议,再次强调、总结分享以往的工作经验,在上岗前,小组明确分工,成立院感小组、生活组,对所有队员进行穿脱防护服培训及考核。晚上八点,就接到紧急任务,全员进舱布置病房。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她带领队员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大家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紧张有序,忙而不乱。大家从楼上把床铺、被褥搬到楼下,沉重的病床,坎坷的路面,飞起的尘土和泥沙,一干就是八个小时,出舱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四点。那一天,每个人的微信步数达到了2万步以上。队长于婷婷关心关爱每一个队员,每人进舱她都要反复确认,每一个队员出舱她都早早的等在清洁区门口消杀。她早上五点出发,晚上18点才会回到驻地,每天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让队员都很担心她,可她却说我能坚持,让大家放心。每当有医疗物资需要卸载时,她都会抢着干在前,当拖拽着装满医疗物资的二十余个大箱子途经一条空旷的河边时,漫天的大风有时会把箱子吹到了河里,无奈的她只能下水去捞。在她的身上,有着共产党员的坚守,有着妇产人的坚韧,更有着产院姑娘的坚强。

不忘初心跟党走,抗疫路上永向前


6.jpg


7.jpg


8.jpg


队员何新颖是一名抗疫老将了,武汉,吉林,全市核酸,都有着她的身影。她曾说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她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方舱患者量多,工作难度大。每一个班次,她都会花费一个小时的时间认真的巡视病房,一天,一个两岁的小朋友一直跟着她,当她回头发现时,小朋友发着口齿不清的声音和妈妈说:“白白阿姨,白白阿姨”,工作在妇产医院的她心一下子就被击中了。从她和妈妈的交谈中得知,原来这个宝贝也是在长春市妇产医院出生的,这更加拉进了她们的距离感。妈妈说,他不知道是怎么感染的,现在每一个夜晚她都不敢睡觉,她听着宝宝睡梦中喊着爸爸妈妈,她就觉得,她亏欠孩子。说到这何新颖的眼泪也流了下来,她不知道该怎么帮助这对无助的母子。何新颖将她们需要的物品记录了下来,然后报告给了上级。从那天开始,她每一天上班都会去看看这个宝宝,甚至会给他拿一些自己带来的小零食,后来孩子的妈妈说,每天下午孩子都会拽着妈妈的手说,去看白白阿姨。终于在几天前,孩子和妈妈都符合出院标准了,那一天,何新颖的班次是晚上8点,没想到妈妈和孩子一直在等着她,妈妈对她说:“我想当面和你说一声谢谢”!在方舱医院支援的这么多天,何新颖见到了无数个母子分离的场景,也见证了无数个出院回家的激动。在支援的第7天,她被医院党委批准为疫情一线预备党员。那一刻,她说,她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队员房春阳,曾经支援吉林和公主岭,小小年纪的她,在支援过程中却显得尤为沉稳、细致,身为感控小组负责人,她将每天发现的问题汇总分析,她会帮助队员们默默的涂好护目镜,只为了防止工作中看不清楚。95年的王冠是最小的队员,有人问她怕不怕,透过护目镜仍能看到她坚定的目光:“怕,但我必须得来,因为这是我的工作”。一天,她上班接收了一对聋哑夫妻,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安静,却又很焦急。她走上前询问,可是对方看不见她的口型又不知她在说些什么,王冠拿来纸笔,她写一句,对方回一句,在那个时间里,在那么嘈杂的环境中,这一段无声的对话是那样的弥足珍贵。王冠说,在之后的无数个安静的夜里,她服务时都会想起,曾有那一刻,让她感觉她如此的被需要。队员董美吉是一名icu的老护士了,有着丰富经验的她,这一次也奔赴到了抗疫的第一线。而她工作的科室,有一位大爷对她尤其的喜欢。那是一位年近70的大爷,由于年纪较大,有无人照顾,生活难免有些邋遢,可是在环境艰苦的方舱医院里,很多时候没有办法面面俱到,大爷经常一个人坐在走廊尽头的地上。一天,董美吉查房发现大爷好像坐在那睡着了,她怕大爷着凉,就走过去叫醒了大爷,大爷望着她,久久没有起身,就只是问了一句,“丫头,你能不能告诉我,我啥时候能回家呀?”美吉不知道如何回答,她看到大爷光着脚,穿着一双满是泥土的鞋子,她就问:“大爷咋不穿双拖鞋呢?”大爷缓慢的起身,边走边说“我没有啊”!这深深的刺痛了同样作为女儿的心,回到酒店后,她和同事说,“请你一会上班把这双拖鞋给大爷带过去吧”,后来同事说,大爷非要问她的名字,却也记不住谁是谁,就干脆叫她们“产院姑娘”。 队员王洋把每一个患者都视为亲人,已经收到感谢信2封。慕静南与孟蝶每日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李藝銮、张艳辉用自己专业的妇产科经验为母乳的患者进行母乳喂养指导,每天将自己的物资带个有需要的患者。“有事您找我,不要客气!”这句话已经是产院姑娘们标志。党员沈虹与爱好摄影的患者宋大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老人家“偷拍”下很多小沈默默无闻工作的场景,出院时将摄影作品做为礼物送给了她。在方舱医院,“产院姑娘”们忍受着与外界隔绝对家人的思念,用生命付使命,用挚爱护苍生,用那双弱小的身躯诠释着“产院力量”。

出院患者句句感谢的话语,一封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是对这群“产院姑娘”们最大鼓舞,更是对这支党旗下的临时党支部的最大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