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袭,快得来不及准备
长春市妇产医院(长春市妇幼保健院)的
医护人员兵分两路
外派支援,内守医院,勇战疫情
战场不同,初心如磬,守护依旧
一封封感谢的信笺和一幅幅感人的画
便是最好的见证
并肩作战,友谊永恒
在汽开区十二马架子日新方舱的工作中,隋宛廷、马腾飞、姜苗、吕芝逢、黄靖惠和何姗任劳任怨,主动请缨坚守抗疫一线。她们工作严谨,核酸采样始终零差错;她们不惧危险,参与了多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转出和待观察病例的甄别工作;她们每日深入方舱,逐一筛查大家的健康情况。她们在疫情防控最吃紧阶段,成为防疫最强有力的保障。 4月22日,在她们奋战“满月”时,长春汽开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发来一封诚意满满的《感谢信》,感谢“妇幼人”的深厚情谊,也感谢她们的无私奉献和勇毅奋战。 看不清的脸,记在心上的暖 “至今也不知口罩下的你们是什么样子,记在心中的只有你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这是“黄码医院”产科病房里,新手爸妈出院前以感谢信的方式留下的心里话。 产科专家刘昊、王洪和护士长杨光,或是其他医护人员每次走到病房前,都会来看望他们,耐心指导宝贝怎么喂、怎么包、怎么抱……虽然只经历了60多个小时,但他们初为父母的必修课在医护人员的悉心指导下顺利“结业”,也为他们日后抚育宝宝提升了信心。 截至4月22日,58名“妇幼人”在“黄码医院”共收到感谢信12封。有人也是医护同行,很理解“大白”们的艰辛与不易;有人在来“黄码医院”前忐忑不安,却看见“大白”衣服上写着产院的名字,瞬间有了安全感;也有人在分娩结束后实在坚持不住,被医生抱在怀里,那一刻,很暖很暖……一封封亲笔信,字字含着“谢”,句句透着“暖”。 “有你们在,我们更心安” 3月20日,于婷婷、何新颖、房春阳、沈虹、王洋等11位“美小护”被统筹编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医护“战队”,派往长春市通源方舱医院执行任务。 在这个名副其实的“红区”,她们不仅要接诊患者、登记信息、评估病情、生活照护、垃圾清运、疗区消杀,还要针对患者出现的症状和基础疾病给予相应的处置及护理,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不久前,她们每人都收到了一封来自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的《感谢信》。在信中,她们是英勇无畏的“逆行者”、初心使命的“践行者”、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和人民群众的“守护者”。 在通源方舱医院患者心里,“细心”“体贴”“温柔”“温暖”是对她们的真情表白,短短8个字,是对她们的最佳褒奖。一封封感谢信,形式简约,内容却不简单,纸短情长,承载了他们对护理人员的认可和感谢之情。有她们在,才更心安。她们常说的“不要客气,有事随时找我”,总是让方舱医院的患者倍感温暖。 相识几天,却给了莫大的安全感 4月16日,计划生育科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感谢信,是来自东北师范大学一名留学生的。她原以为来院后会遇到语言交流、医疗费用等问题,却不曾想一切都很顺利。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给了她“妈妈一样的温暖”。 像这位留学生一样,很多患者和家属通过感谢信的方式向产科三疗区的医护人员表达着谢意。 “幸运,让我宝宝遇上‘产三’,遇见你们!” “刚相识几天的医护人员,让我在生产期间有了莫大的安全感。” …… 这种安全感,高位破水产妇李某(化名)、妊娠糖尿病产妇徐某(化名)和一位初产妇感受最深。无论是麻醉时给予拥抱和勇气的医生郭克岩,还是不断投来“定心丸”的产科三疗区临时负责人闻静,亦或是无微不至、贴心照护的护士长冯爽,助产士赵玉红、郭秀芬、宋和平,还有其他医护人员,在分娩中、在住院期间,都给予患者加倍的关照和呵护。 正如产妇在信中所说,她感受到的不止技术的精湛,更有守护的温暖。 收到这幅画,“大白”力量满满哒 一轮又一轮的全市核酸采样,大家对采样“大白”再熟悉不过了,在寒流中还悄然送来了“温暖”。采样队员、生殖医学中心护士长马婷就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创意十足、能量满满的绘画卡。可爱的“大白”,勇战病毒的姿态,怦然心动的爱心……马婷说,她收到的可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一种激励、一份温暖,每次看到它,就觉得浑身充满了能量。 一声“感谢”,送来温暖和力量 无论是瑟瑟寒流,还是风卷扬沙;无论是晨曦微露,还是头顶星辰,支援核酸采样人员舍小家、为大家,逆风而行,用标准规范的采样操作,守护着百姓。她们的付出都看在南关区长通社区居民宋洋(化名)的眼里,于是在4月20日那天,他写下近千字感谢之言。 “感恩,‘大白’辛苦了”!他们萍水相逢,却在一声声饱含熟悉与温暖的感谢声中,给了“妇幼人”无限的鼓舞和力量! 守护 是医务人员的职责 “妇幼人”亦如此 无论何时何地 那份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永远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