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武汉抗疫前线返回工作岗位仅月余,我于5月14日傍晚又接到了前往吉林援助的通知,这次,我们一共有6位战友一起奔赴吉林,由我担任本次援吉队伍的队长一职。
若说起两次援助的不同,大概这次比上次多了不少抗疫经验,让我们为顺利完成“抗疫”工作,有了更多底气。但是我也深知,在同样不容忽视的大环境下,抗疫压力未减,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
此次赴吉抗疫,我牵挂每一位待检测核酸的吉林同胞,也担心我们队伍中的每一位伙伴,尤其是两位没有抗疫经验的新人战友,每次出任务之前我都要仔细查看他们的防护服是否破损,口罩周围是否漏气,护目镜是否严实,状态是否良好,可否坚持上岗。
本次任务和武汉有所不同,不是在病房里照顾确诊的病人,而是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去到社区,一家一户的为隔离人员采集核酸。
我们主要执行任务的地点在吉林市船营区,数层帽子、口罩、手套、防护服,防护用品一件一件穿在身上,我们马上就开始感到呼吸不畅。
六楼、七楼…一幢幢没有电梯的老居民楼,让人望而生畏,普通人每天这样爬楼梯也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何况穿着如此臃肿厚重的防护服。我们每走一户都需要调动极大的心理素质和体力储备,几个小时下来,每人身上汗液浸湿内衫,如同水洗。
脱防护服也是一件极为煎熬的事情,我们没有缓冲区用来脱衣服,只能找一块空旷无人的空地,最大化的保证安全,一件一件脱掉防护服。当最后一件防护服褪下的时候,被汗打湿的衣服经凉风一吹,透心的冷,每个人一边发抖,一边再互相把酒精消毒液喷洒在伙伴身上。一次次的任务执行下来,不仅是对专业素养的考验,更是对心理素质的一次次严峻挑战。
可是让我感动的是队员没有一人叫苦叫难,没有一句怨言,大家互相支撑相互鼓励。
任务完成的很圆满,我们没有辜负医院的期望,没有辜负领导的重托。也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援助的最大意义是“以我之力,助你一臂”。
我们圆满完成任务之余,也在一次次的抗疫任务中找到了自己的职业价值,塑造了自己人生的又一块里程碑,我为我的所有队员骄傲,也为自己无愧于白衣战士这一称号,无愧于热爱的家乡而自豪。